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必须得到应有的健康呵护。尤其在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确保学生群体精神心理不出大的问题既是个人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学校的责任、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形势严峻 刻不容缓
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是造成一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2020 年中科院《心理健康蓝皮书》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6%。
为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精神状况,确保学生健康成长,2023年4月20 日,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7部委《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要求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用好开学重要时段,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职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规范运用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高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2023年11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组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切实发挥专家的咨询和辅助决策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决策水平;要求组织专业力量,开发适合我国大中小学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库,建立完善的调研体系和监测机制,跟踪、监控和预测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准确把握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且提出了“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覆盖所在片区省份的重大活动,对片区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的具体工作目标。
优化过程 力避走过场
自1999年8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发布20 多年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但因严重精神心理问题引起的事件,中小学生中、轻度精神心理问题发生比率并没有呈现下降态势,抑郁和轻度抑郁低龄化的问题更加突出。说明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地点、方法、技术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对精神心理健康风险较高的学生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专项行动面临走过场、实效差的风险,应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帮助和支持。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不清;二是方法手段粗放;三是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心理健康教师配比及专业成长受困。2021 年 7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实际上,大部分城乡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到位。兼职心理教师是当前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一名心理教师负责数千名学生的现象并不鲜见。虽然有文件明确表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等同班主任工作经历,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倾斜,但该规定“基本未能实现",心理教师在评职称和收入待遇等方面,较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明显处于劣势。
对于部分心理健康教师而言,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兼职心理教师开展的相关活动质量不高、作用不大。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重视的大环境中,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智能筛查 广泛参与
学生心理评测具有较高的保密性。由于家庭评测存在依从性差、家长代劳情况严重的弊端,该项工作更适合作为一项活动,由学校组织开展。技术手段建议采用“校园心理健康评测工作站"与“多模态精神压力评测分析系统"结合方式进行。
校园心理健康评测工作站是一套基于脑科学设计的群体心理健康评测系统集成。该工作站采用精神压力量表(SCL)评估与脑电监测(EEG)相结合,智能量化评估,多维度反映受检者精神压力、情绪、认知以及自控力,揭示抑郁、焦虑风险。工作站可配置多台检测终端,可多人同时检测,特别设计用于学生集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初筛,可极大提高评估效率和覆盖面,不仅有助于学校、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能为学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便及早发现潜在心理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见下图:
校园心理健康评测工作站
工作站的优势,一是采用综合量表评估,利用专业心理量表全面了解个体心理状态;二是结合脑电分析技术,通过脑电波形深入解析大脑活动模式;三是通过心率变异性评测,监测心率变化,评估压力反应;四是可实现多人同时检测,支持多用户同时检测,提高效率;五是结合生理和心理数据提供多维度综合评估;六是依靠 AI 人工智能评判,智能算法辅助,大大提高了评估准确性。
多模态精神压力分析系统是专为心理老师及专家配备的工具性设备。基于心率变异性和加速度脉搏理论进行信号分析,结合精神压力量表及脑电监测,多模态智能量化评估受检者压力、自主神经系统以及末梢血管状态,多维度指标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心理现状。
多模态精神压力分析仪是用于心率变异性检查、精神压力指标评测、自主神经系统平衡检查(功能状态评估)、末梢血管及血液循环检查的评估设备,为心理压力、情绪状态、认知、记忆及自控力进行评估,为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人群提供早期预警指标和客观检测。
见下图:
多模态精神压力分析系统
多方联动 社会共建
2021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更加完善。实施体质健康监测。每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每三年开展一次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每五年开展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调研。鼓励学校成立健康教育中心,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健康教育能力,提供高质量健康教育服务。鼓励社会资金、公益机构支持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多渠道增加投入。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预警和干预工作"。
《行动计划》同时要求,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目前,距离上述目标的实现还有不到 18 个月的时间,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中来。例如,上文提到的“校园心理健康评测工作站"与“多模态精神压力评测分析系统",就是由河北省秦皇岛市惠斯安普医学系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学生精神心理测评适宜技术设备。为支持该项工作的开展,惠斯安普愿意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合作方式。目前,相关技术设备在秦皇岛精神卫生协会、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实验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相关研究也引起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