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扮演着“隐形杀手"的角色,其严峻形势不容忽视。近几十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稳居全球头号死亡病因的“宝座",每年夺走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尤其在亚洲国家,这一挑战更为严峻。新加坡国立大学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到2050年,亚洲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将激增至7.3亿,死亡人数也将攀升至令人震惊的2410万,这一趋势迫切要求我们立即行动,采取有效策略以遏制其蔓延。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心血管疾病的负担同样沉重。《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的发布,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现状的严峻性: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总数已高达3.3亿,涵盖了脑卒中、冠心病、心衰、肺心病、房颤及高血压等多种类型。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原因正逐渐从脑卒中转向缺血性心脏病,这一变化虽与高血压管理的加强有关,但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无疑为未来的防控工作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另一大推手。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健康饮食与运动不足已成为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两大元凶。预计到2050年,仅因不健康饮食就可能导致830万亚洲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更令人担忧的是,因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等的患病率在亚洲人群中急剧上升,这些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共同构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综合征"。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且必须将防治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减少发病风险。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将其打造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主战场。通过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加速推广先进的医学健康管理技术和设备,如脉冲磁微循环治疗、红细胞聚集康复等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创新医学科技设备,以科技赋能,提高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康复的效果。
同时,个人健康意识的提升同样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主动采取行动,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实则是对抗心血管疾病最有力的方法。
总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将防治关口前移,才能真正遏制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态势,守护我们和家人的健康未来。